【计算机网络】学习计划
古人言:“王道领进门,修仙在个人。”做题训练,是考研修仙的必经之路,预祝大家在每一个环节,都能修真悟道,成功渡劫。
根据题目难度不同,修仙等级有三:
- 掌握第一等级题目的同学,江湖人称——“道上人”;
- 掌握第二等级题目的同学,江湖人称——“道上佬”;
- 掌握第三等级题目的同学,江湖人称——“道上仙”。
愿各位潜心修炼,我们顶峰相见。
专业课的复习,需要“听”、“看”、“练”三个环节:
- “听”视频讲解。可以帮助基础不好的同学更轻松地理解各^知识点,降低学习门槛。为了照顾不同基础的同学,视频讲解在内容上难免会有冗余,因此建议大家主要在第一轮打基础阶段听视颎讲解,后续几轮复习以王道书为主,效率更高。
- “看”王道书。可以压缩知识篇幅,边看王道书边在书上或笔记本上建立自己的笔记,形成独属于你的理解,有助于后续几轮的快速复习。
- “练”王道课后习题。俗话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往年有不少同学为了追求进度,光看书不练习,重量不重质,导致后序几轮复习基础太差,备受打击。因此做课后习题非常重要,非常重要,非常重要。通过做课后习题,才能客观反应个人学习情况,并能让大家掌握考试的技巧和套路。
Week 1 学习计划

来自楼楼学姐的留言:
Hello,各位同学,大家下午好,我是楼楼学姐,首先啊,欢迎大家加入我们第二期的计网督学营,那么从今天开始呢,我将全程陪伴大家走过这一年的考研之路。
那么这周的计划是完成第一章和第二章部分内容的学习,第一章内容比较简单,只需要在脑海里构建出一个分层体系结构的概念就可以了,在后续的章节呢,我们都会详细的展开讲解。那么第二章的内容稍微有一点难度,大家需要结合课后习题来进行检验和巩固。
那除此之外,大家都可以注意到我们的天天老师就是我们的班主任,每天呢,都会在群里公布今天的学习计划,学习建议以及要做的题目,那对于这个题目呢,我们划分了三个等级,分别是“道上人”、“道上佬”和“道上仙”,但是啊,我希望所有的同学都对自己严格要求一点,努力“得道升仙”成为“道上仙”,好吧!最后呢,希望每个同学都可以珍惜我们这样一个群的氛围和平台,在群里面可以多多的讨论和沟通,那我有的时候也会上线解答大家一些问题,那最后希望每个同学都可以好好加油,那我们就话不多说,开始冲吧!
各位同学上午好,准备好迎接这一周的专业课复习了吗?计算机网络这一周的内容概念性知识点较多,而且在后面章节也会反复重复,所以初次学习没有特别掌握的同学不用着急哦。当然啊,如果大家觉得这周的复习计划太满,可以在群里艾特我,会调整我们的复习进度,最后希望每个同学都能成为王道道上仙,加油,冲冲冲!🔥🔥🔥
Day 1 学习计划
如果细心的同学可以发现我们的视频当中会有一节是《标准化工作及相关组织》,那么这一节在去年的考纲当中,其实已经被删除掉了。但是由于有的同学啊,可能想多学习一些内容,而且对于咱们这个计算机网络的一些标准化工作及相关组织也很感兴趣的话,可以去点击查看一下,那么如果时间比较紧张的同学呢,也可以直接跳过这一节的内容。
1.1 计算机网络概述
学习建议
- 本小节都是入门的概念性知识点,有点陌生很正常,随着后续章节的反复使用,就会对这些概念非常得心应手了~
- 本节知识点有点多且有点散,结合导图“食用”最佳哦!
考研修仙
道上人:了解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及组成,基本功能和重要的分类方式,对于性能指标有大概了解。
- 小题 2-4、9、15、18
道上佬:在“道上人”的基础上,全面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和分类,并对性能指标的应用场景有了解。
- 小题 6-8、13、14
- 大题 2
道上仙:能解决一些涉及到后续章节的问题(希望同学们都能冲到“道上仙”哦!)
- 小题 5、10-12、16、17
- 大题 6
错题记录
错题:小题 6模糊:小题 13/14计算机网络的资源有三:
- 硬件
- 软件
- 数据
三者缺一不可
模糊:小题 15网状网络通常用于广域网。网络设备的分布结构决定了网络的拓扑结构。
错题:小题 16![]()
记住各个拓扑结构的图,从图的特点来记该拓扑结构的特点。
注:星型网络中的中央设备既可以是完整的服务器,也可以是集线器这样的网络设备。
错题:大题 6(2)(3) (不太会算)访问服务点(SAP):上下层之间进行通信的逻辑接口
N层的SAP就是N+1层可以访问N层服务的地方。
本题中,数据链路层必然要使用物理层的SAP来使用其服务。
建议画图帮助理解,发送数据和RTT是怎么排列的,注意分组之间等待RTT在最后一个分组之后是没有的。
Day 2-4 学习计划
1.2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参考模型
学习建议
这一部分体系结构的介绍是历年第一章考研重点。如果说第一章会出一道题,很有可能会考这里。
考研修仙
道上人:掌握体系结构中的协议、接口、服务的概念,并清楚OSI和TCP参考模型的层次结构,及各层次的基本功能。
- 小题 1-7、11、13、15、16、18-20、25
道上佬:了解各层次功能和层次之间的关系。
- 小题 8-12、 14、17、 21-24、26
道上仙:对实际应用场景涉及具体层次能清楚的分辨。
- 大题 2
错题记录
模糊:小题 2(B)错题:小题 8(视频没说)可以理解为成分组后,就把差错检测的任务分摊给了各个路由器,这样整体效率就高了。也可以就说每个分组都查,相对于整体查,能查出错误来的概率变大了。
模糊:小题 9(D)OSI参考模型下②③④层次的功能区别/联系:
- ④传输层:差错控制、拥塞控制、流量控制
- ③网络层:路由选择、差错控制、拥塞控制、流量控制
- ②数据链路层:寻址、成帧、差错控制、流量控制
差错控制、流量控制是三个层次都有的功能;
流量控制是网络层、传输层两个层次才有的功能。
传输层不在通信子网中,是端到端通信;其余两个在通信子网中,是点到点通信。
错题:小题 14(忘了)
错题:小题 17(忘了)记住【校验点/同步点】与会话层有关
错题:小题 18(1,2)(忘了)A选项:添加的是整个控制信息,控制信息里会包含目的和源地址,但还有别的信息
B选项:物理、数据链路、网络、传输层的传输单位分别是比特、帧、分组、报文
D选项:表示层不负责把高层协议产生的数据分割成数据段
错题:小题 19(2,3)(不懂分组和报文的关系)(1)见上面小题 8 记录
(2)建立【连接】与建立【会话】不同,前者是传输层,后者是会话层
易错:小题 22物理、数据链路、网络、传输层的传输单位分别是比特、帧、分组、报文
错题:大题 2(2)(不懂分组和报文的关系),2(5)(没有抓住重点)注意:TCP/IP与OSI对可靠传输由谁负责的观点是不同的!
- TCP/IP认为可靠传输是需要端到端传送时解决
- OSI则认为需要更早地在网络层(点对点的最后一层)就要解决。
Day 5-7 学习计划
2.1 通信基础(上)
学习建议
- 本节涉及知识点较多,也会遇到计算机网络考研中非常重要的两个公式,编码和调制也是重点但难度不大,要反复复习并在题目中实践哦!
- 本节的下半部分是数据交换方式,由于也是很重要的内容,我们会在下一周进行学习哦~
考研修仙
道上人:了解基本的数据通信知识,并对码元、波特率有清楚的认识,能记住两个公式,并清楚编码和调制的方法。
- 小题 1、2、5、7-10、39
道上佬:在道上人”的基础之上,理解记忆两个公式并熟练应用。
- 小题 3、4、6、11、16、18、19、21、40
道上仙:不拘泥于公式,可以熟练解决求极限数据率的问题,并能求解编码与调制的相关计算题。
- 小题 12-15、17、20、22、23
错题记录
未学知识点:小题 5、10模糊:小题 1610BaseT是数据链路层中以太网协议的一种规格。
在以太网中物理层采用的数字数据编码方式为曼彻斯特编码。
不会:小题 20、23模拟信号是可以适用香农定理的。
不会,未学知识点:小题 22由于采样频率≥2×信道带宽,最大数据传输速率\(=2W\log_2(V)\),给定采样频率为2W后,信道带宽最大只能是W,因此计算“最大数据传输速率”时直接计算:采样频率×\(\log_2(V)\)。
模糊:小题 40TDM即同步时分(多路)复用技术。以下讨论的是数字信号复用。
多路复用技术是在发送端将多路信号以某一特定的方式进行组合成一路复合信号,在一条专用的物理信道上实现传输,接收端再将复合信号中的原各路信号分离出来。在数据通信中,复用技术提高了信道传输效率,有广泛应用。
时分复用,是指提供给整个信道传输信息的时间划分成若干极短的时间片段(称为TDM帧,一般要求TDM帧不超过支路信号发送一个码元的时间),并将这些TDM帧进一步划分为时隙分配给每一个信号使用,每一路信号在自己的时隙内独占信道进行数据传输。
这里的同步是指每路被复用的信号在TDM帧中占有的时隙长度相同。
由于TDM帧不超过支路信号发送一个码元的时间,也就是说,如果只发送一路信号,一个TDM帧里信号电平将不会发生改变,只能提供一个状态的信息,那么多路信号时分复用后,可以将各路信号在同一时点的信号电平按照时间顺序依次记录在一个TDM帧里个各个时隙中,这样一个TDM帧内的电平值会发生改变,就能提供多路(多状态)的信息,以此来实现信道传输效率的提高。
![]()
因此,TDM下,在一个TDM帧的时间内,复合信号传输的信息量是各路信号所传输信息量的的总和,实际上相当于复合信号的数据传输率提高了,应当看做原多路数字信号数据传输率的加和。
根据TDM复用技术的要求,各路信号的数据率应当相同,数据率相对较低的支路需要通过名为“脉冲填充”的技术来使得该支路的数据率与数据率最高的支路保持一致(计算时取各支路的最大值乘以信号路数即可)。
不太懂缩写的含义,需要记一下;除了曼彻斯特编码,其他几个编码的特点还是不太熟悉。(见思维导图笔记)
Week 2 学习计划

Day 8 学习计划
2.1 通信基础(下)
学习建议
本节主要讲解主要的数据交换方式,理解起来还是很简单的,主要是要掌握他们各自的优劣势,以及他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分组交换的计算问题很重要,要多用题目练手帮助理解~
考研修仙
道上人:了解这几种数据交换方式的基本概念和差异~
小题:25、27、28、30、32、35、36、41
大题:1
道上佬:熟练掌握几种数据交换方式的使用场景,并可以解决部分数据交换的计算题。
小题:26、31、33、34
大题:3、6
道上仙:数据交换的计算题可以信手拈来了~
小题:29、37、38
大题:2、4、5
错题记录
模糊、未学知识点:小题 26不会:小题 30②以太网采用的是分组交换方式。
不会:小题 30④电路交换的特点之一:不具备差错控制能力,无法保证数据无差错地传输。
不会:小题 34以太网,在分组转发中,
- 后一个分组的存储可以和前一个分组的转发并行操作;
- 传输一个分组比一份报文所需缓冲区小,减少等待发送时间;
因此,分组转发相对减少了传输时延(发送时延)【注意与“传播时延”的区别】。
不会:小题 41(王道书没有的知识点)虚电路可以是临时连接,也可以是永久连接。
- 临时连接称为交换虚电路(SVC),用户终端在通信之前必须建立虚电路,通信结束后就拆除虚电路。这种虚电路是端点之间的临时性连接,只持续所需的时间,并且在会话结束时就取消这种连接。
- 永久连接的称为永久虚电路(PVC),可以在两个用户之间建立永久的虚连接,用户之间的通信直接进入数据传输阶段,就好像具有一条专线一样,可随时传送数据。这种虚电路是提前定义好的、基本不需要任何建立时间的端点之间的连接。
模糊:大题 1(王道书没有的知识点,不是考试重点)虚电路基于存储转发技术中的分组交换方式,存储转发技术中不需要预分配带宽,也因此无法确保通信时端到端所需的带宽。
不会:大题 2报文交换与分组交换都属于存储转发交换技术,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分组交换生成的PDU的长度较短且是固定的,而报文交换生成的PDU的长度不是固定的。
这一差别使得分组交换具有独特的优点:
- 缓冲区易于管理;
- 分组的平均延迟更小,网络中占用的平均缓冲区更少;
- 更易标准化;
- 更适合应用。
因此,现在的主流网络基本上都可视为分组交换网络。
不会:大题 3(2)RTT概念模糊:
第四问:RTT+数据发送时延
不会:大题 4在不考虑分组排队等待的情况下(一般来说等待/处理时延远小于发送时延,以至于第二个分组到达时已经不需要等待处理了,可以立即发送,也就是说只需要第一个分组考虑等待/处理时延),
多分组传输总时延=第一个分组传输总时延+最后一个分组比第一个分组晚发出的时延
(考研基本不会考)
需要注意区分的概念:
- 一条线路上可共享的电话数
- 一条信道(主干线路)可复用的通信线路数
2.2 传输介质
学习建议
这节的内容都比较简单,且并不算是考研重点,过去会主要考察导向性传输介质和物理层特性,对于非导向性传输介质也需要好好掌握。
考研修仙
道上人:掌握不同传输介质的特性和功能。
- 小题:1、2、6、11
道上佬:物理特性可以清楚地区分,并且对于不同传输介质之间的比较有清晰的认识。
- 小题:4、5、7、9、10、12
道上仙:熟练掌握非导向性传输介质的特点。
- 小题:3、8
错题记录
不会:小题 3不会:小题 4传统以太网主要应用于局域网通信,采用广播的方式发送信息,同一时间只允许一台主机发送信息(半双工),否则各主机间就会形成冲突。
模糊:小题 7阻抗只影响电流大小;电流大小与传输速度无关,电流大小与阻抗一起决定的是导线的传输距离,和速度没有太大关系。
此外高屏蔽性是同轴电缆的主要特性。
单模光纤的光源必须是激光
2.3 物理层设备
学习建议
这是计算机网络学习中遇到的第一层设备,傻傻的中继器和集线器主要实现信号的放大功能,真的很简单,你学会了吗?
考研修仙
道上人:清楚物理层两个设备的基本功能:放大后并转发。
- 小题:2、4、8、10
道上佬:了解物理层设备的一些数字指标和简单的带宽计算问题。
- 小题:1、5、7、9
道上仙:熟练掌握两种设备的应用场景和异同点。
- 小题:3、6、11
错题记录
模糊:小题 2不会:小题 3“帧”是数据链路层的PDU,因此不可能由物理层设备来操作。
转发器=中继器:对信号放大再生
网段:一般指一个计算机网络中使用同一物理层设备(传输介质,中继器,集线器等)能够直接通讯的那一部分。
网段也可能是指同一网段指的是IP地址和子网掩码相与得到相同的网络地址。
如果数据传输率不同:
- 发>接,接收方来不及接受将导致溢出(物理层无流量控制),数据丢失
- 发<接,数据不丢失,效率极低
注意区分物理层互联和链路层互联:
- 物理层互联,只表明这两个网段之间可以互相传送物理信号,不保证传送帧。
- 链路层互联,数据链路层协议和物理层协议相同,数据传输率也要相同,保证传输帧和物理信号。
总结:两个网段在A层互联,A层及以下层协议相同,A层以上协议可以不同。
Day 9 学习计划
3.1 数据链路层的功能
学习建议
作为链路层的开篇介绍小结,主要掌握链路层的基本功能即可,后续章节还会详细展开的~
考研修仙
道上人:掌握链路层的基本功能。
- 小题:1、2、3
道上佬:对不同场景应该使用的链路层服务很清楚,并且已经掌握链路层的一些重要协议。
- 小题:4、5、7、8
道上仙:这小节这么简单,你不是道上仙很难收场!
NULL
错题记录
模糊:小题 2未学知识点:小题 7D选项:为终端结点隐蔽物理传输的细节
这是物理层的功能而不是数据链路层的功能。
数据链路层涉及的协议:PPP(基于SLIP)【面向字节】、HDLC【面向比特】
ICMP则是网络层的协议。
3.2 组帧
学习建议
- 这节介绍了四种组帧的方法,当你了解了组帧的意义时,这四种方法学起来将会变得异常简单!
考研修仙
道上人:这小节这么简单,不上道很难收场!
- 大题:1
道上佬:NULL
道上仙:NULL
错题记录
Todo
Day 10 学习计划
3.3 差错控制
学习建议
链路层的差错控制一是检查出来错误,所以需要检错编码,其次是要对其纠正而诞生的纠错编码,本节小有难度,不过很有趣哦~
考研修仙
道上人:了解差错控制的目的和基本方法。
- 小题:1、3、5
道上佬:熟练掌握检错编码,并对海明码的基本计算有所了解。
- 小题:4、6、7
道上仙:清楚不同编码的区别,可以解决运算量比较大的编码计算问题。
小题:2、8
大题:1
错题记录
模糊、未学知识点:小题 2错题:小题 7虽然CRC在数据链路层普遍使用,但本章提到的奇偶校验和海明码也是有使用的。
CRC的检错能力(选择适当的生产多项式时):
- 单比特差错
- 双比特差错
- 任意奇数个比特差错
- 任意差错片段长度小于或等于帧检验序列长度的突发差错
在CRC校验中,生成多项式必须在通信前商定,双方使用同一份生产多项式来生成校验码/进行检验。
Day 11-13 学习计划
3.4 流量控制与可靠传输机制
学习建议
如果说本章的第一个大难点,那一定就是这一小节了,重点在于掌握停等协议、GBN协议、SR协议各自的概念和彼此之间的区别,尤其是窗口大小和变化过程,都需要有很清楚的认知,要通过做课后题和复盘检验自己的掌握情况。
考研修仙
道上人:了解三个协议的基本流程,对停等协议熟练掌握。
- 小题:1、2、4、10、12、18
- 大题:1
- 大题:2
道上佬:对窗口题目的计算比较熟练,清楚不同协议下收发窗口对应的阈值,以及和帧序号的运算关系。
- 小题:3、5、8、9、11、15-17
- 大题:4
- 大题:6
道上仙:对于三类协议的利用率相关问题可以熟练计算,不会有混淆和无从下手的感觉。
- 小题:6、7、13、14
- 大题:3
- 大题:5
- 大题:7
错题记录
模糊:小题 7错题:小题 11128B使用的帧序列比特数比512B多,因此,当帧序列比特数足够512B数据帧使用时,对128B帧序列是不够用的,为了使所有情况都够用,应该采用128B来计算。
模糊:小题 13③
对于回退N帧(GBN)协议,发送窗口的大小等于窗口总数-1,因为它的接收窗口大小为1,所有的帧保证按序接收。
所以,大小为n的滑动窗口,最多有n-1个发送窗口,即最多有n-1帧已发送没确认。
【注意】区分概念:窗口大小(一般指后两者的总和)、发送窗口大小、接收窗口大小
错题:小题 17设发送端窗口下边界为D,那么利用发送窗口内的编号范围不能超过发送窗口大小大小,可以得到\(\left(U-D+1\right) \leqslant W\),但考虑到帧序号可以循环重复使用:
故有:\(\left(U-D+1\right) \mod 2^k \leqslant W\)(\(2^k\)表示所有可能的帧序号范围)
可以解出:\(\left(U-W+1\right) \mod 2^k \leqslant D\)
错题:大题 5注意:说接收窗口最大,一定说的是SR协议,SR协议对发送、接收窗口的限制是二者加和不得超过\(2^k\)。
模糊:大题 6注意:本题“真正的数据”是指发送帧中的数据部分,而不是整个帧。
错题:大题 7(2)(4)注意吞吐量的概念:计算一个发送周期的耗时、发送方发送数据量,将二者相除
注意发送周期与连续多少个帧发送无关。当连续发送的若干帧占满整个发送周期时,吞吐率达到最大值(即信道的发送速率),此时再增加这个发送窗口大小也不会使吞吐率更大。不可能出现吞吐率比信道的发送速率大的情况!!!
(2)这道题考虑了甲方单方面的发送与接收,所以需要注意GBN协议下接收窗口大小是1,在窗口外的数据会被丢弃,因此R1,3之后的R3,3会被丢弃(期待接收到R2,3,R3,3在窗口外)。
(4)捎带发送中计算发送数据周期时不要忘记计算ACK的发送时延。
Day 14-15 学习计划
3.5 介质访问控制
学习建议
这节难度比较有难度哦,主要介绍信道划分介质访问控制、随机访问介质访问控制、轮询访问介质访问控制,最重要的是第二种,其中涉及的所有协议都需要重点掌握其过程以及区别,本节常出现的计算题主要集中在码分复用和CSMA/CD协议上,要多做习题练习哦~
考研修仙
道上人:基本掌握每种介质访问控制的方法,但对于CSMA/CD协议和CSMA/CA协议还未完全掌握其原理和计算。
- 小题:6、10、11、18、21、22
- 大题:1、5
道上佬:对于介质访问控制常考题目已经可以熟练掌握。
- 小题:1、4、5、7-9、13、15、19、20、23、26、28
- 大题:2、6、7
道上仙:非重点协议的原理和计算也掌握的很清楚,如ALOHA协议的计算题。
- 小题:2、3、12、14、16、17、24、25、27
- 大题:3、4、8
错题记录
本文内容版权归 王道论坛 所有,本人仅出于个人计划目的收集记录。
版权声明:未经 王道论坛 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转载、修改!